“钻”出精彩人生 “探”索创新征程 ——记安徽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张启国 -凯发官网首页
张启国,中共党员,安徽两淮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30多年来,他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奋斗,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水平定向钻控向技术、断裂地层注浆堵漏技术、长距离复杂地层反回转控向技术、施工现场降本增效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千里送锦旗 盛赞两淮“五钻五捷”
6月18日,一面上书“排万难,技术精湛五钻五捷;战‘疫’情,团结拼搏再创辉煌”的大红锦旗跨越千余公里,从广东揭阳来到安徽合肥,被送到张启国手中。
锦旗由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制作赠送,对两淮建设集团在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揭阳—梅州支干线项目线路工程第四标段定向钻穿越工程中创造的佳绩,予以高度赞扬,并表示由衷感谢。
张启国正是这一项目的总负责人。该项目是广东省天然气主干管网“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建设项目之一,位于揭阳市和潮州市境内。工程第四标段共设计5条定向钻穿越路线,总长约4433米。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资源难以调配、气候湿热难耐、地层结构复杂、回拖风险大、工期紧任务重、人员设备紧张、成本控制要求高等多重困难和压力,使该项目施工难度之大在整个业界实属罕见。
从1月17日项目开工以来,张启国科学指挥、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带领全体参战人员争分夺秒、不辞劳苦、齐心协力,战“疫”情、抓复产,调人员、筹物资,攻堡垒、破难题,抓安全、保质量,历时4个月,一鼓作气创下全段穿越工程“五钻五捷”的辉煌战绩!
“我们是一支有韧性的队伍!”接过锦旗,张启国这样说道。在他的人生字典里,“韧性”二字贯穿始终,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钻探人生……
勤学苦练茧化蝶 一片丹心映初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初心坚定,脚踏实地,就有了拼搏的动力。1987年,张启国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煤田地质勘探专业,怀着对寻找“乌金”的好奇与憧憬,他来到安徽局一队,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自此,与地质勘探事业结下了30多年的不解情缘。
众所周知,这一行历来都是栉风沐雨、南征北战,艰辛之苦不言而喻。“投身地勘即为家!”张启国说,身为地质郎,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为尽快提升工作能力,迅速开启“白 黑”“晴 雨”的工作模式,啃书本、做笔记、跑现场、多请教,全力保持学习韧劲,一刻也不松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靠着勤跑、勤看、勤记、勤思的好学劲儿,张启国在摸爬滚打中迅速成长,如同一块历经了烈火淬炼的钢坯一样,完成了从初出象牙塔的青涩学子向煤田地质勘探行家里手的华丽转身,从一名技术人员一路晋升到管理岗位。1994年年底,张启国已成为安徽局一队经营管理部部长。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003年,张启国被借调到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担任副经理一职。面对新环境、新起点、新挑战,走马上任后的张启国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加班加点,早习以为常,废寝忘食,亦不足为奇。
之后的十多年间,张启国一直在路上。从北京转战东北,再到江浙、广东,足迹遍布全国。无论何时,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怀抱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工作要求化作雷厉风行的具体行动,从设备选用、人员调配到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尽心指导、严格把控,仅记录的施工管理笔记就有厚厚的五大本。在广袤的平原上,在巍峨的高山下,在深邃的江河边,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在他的带领下,两淮建设集团完成了多项穿越工程,解决了数个现场施工技术问题,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其范围涉及机械、钻具、地质构造、地层形态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他为两淮建设集团承揽更多的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准备了“金刚钻”,为集团在全国非开挖行业脱颖而出提供了“垫脚石”。
攻坚克难当尖兵 创造单钻穿越新纪录
“出来了,出来了!”当“巨龙”在工地上的出口处探出“龙头”时,整个管道穿越施工现场顿时一片欢腾。2017年5月12日,经过70天不懈努力,两淮建设集团施工的杭锦旗至银川天然气管道联络线宁夏段黄河定向钻穿越工程主管道回拖成功,刷新了当时国内单台钻机穿越施工最长纪录,标志着两淮建设集团管道定向钻施工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张启国是该项目的“领兵者”。项目要穿越黄河,施工地点位于银川市兴庆县月牙湖乡和贺兰县通义乡之间,穿越水平长度2616.9米,穿越深度46米,存在穿越长度长、钻具导向难以控制、泥浆使用量大、材料耗费多等难题。
施工前,张启国多次组织召开技术骨干会议,从施工难点、钻具选择、泥浆配比、钻进工艺优化与控向参数把控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反复论证,确定最优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统筹安排施工计划,倒排工期、科学调度,最大程度发挥现场各方的协同能力,推进工程高效开展。
施工时,张启国坚持驻守一线,带领现场的“管道特种兵”,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通过运用独创的“反回转控向”技术、科学调整泥浆配比、积极推广实施泥浆循环利用系统等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加快施工进度,减少膨润土耗费,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勤思考重创新 技术革新路上奋勇前行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钻探行业也面临着知识更新、技术改进等多方面挑战。多年来,张启国坚持给自己“充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当好“领头雁”“排头兵”。
在北京西六环中段天然气工程(高井村—军庄镇)西山林场南段定向钻工程施工中,项目所在地为丘陵地区,全岩石山体,地面起伏大,施工环境复杂。“每个项目看着相似,其实截然不同。这个项目施工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山体涌水,即穿越段岩石裂缝大,地层漏水严重,造成钻具扭矩大,钻进困难,二是岩石破碎,钻进中容易卡钻,岩石硬度大,钻具磨损严重。”张启国说。
在实施过程中,张启国凭借专业技术水平和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利用实地现场指导、电话沟通、工地监控等多种方式,将堵漏方法及原理、钻机钻具组合方式等详细地传授给钻机机长。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该项目采取注入堵漏剂,封堵涌水段,使用扩孔钻头加岩石扶正器等施工方案,成功解决了山体涌水和钻具卡钻两大难题。
张启国在指导该项目施工的同时,积极开展施工工艺研究,撰写了论文《水平定向钻穿越破碎带山体涌水注浆堵漏施工工法》,并在第五届中国油气管道工程与非开挖技术交流大会暨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展示会上进行学术交流。他开展的“硬岩伴破碎断裂带地层大口径水平定向钻燃气铺管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被列为2019年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不仅如此,张启国还勇当技术革新的先行者,与两淮建设集团骨干合力探索发展建设的“创新密钥”,经潜心研究、数次试验,研制发明出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地源热泵系统地理管换热器的安装装置,有力地促进了集团地能空调事业的发展。
匠心传授 “手把手”带出人才梯队
2017年,张启国任两淮建设集团副总经理,虽处于领导岗位,但他时刻心系现场和基层,对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传承、发展十分重视。
在师徒结对教学过程中,张启国认真做好对年轻员工的“传帮带”,教规范、传技能、带管理、树作风,毫无保留地将技艺和经验分享给徒弟。生活上,他不定期、针对性、经常性地与徒弟交流交心,深入了解徒弟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工作上,他对徒弟进行“手把手”的专业技术传授,时刻鞭策和激励徒弟们在本职岗位上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梦想。
“师傅长期从事水平定向钻的专业技术研究,已形成自身的一套完整技术体系和架构,可以说是业内导师级的存在。他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在工作上少走很多弯路。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做人方面,他都是每一个愿意奋进的年轻人的理想师傅。”徒弟李兰波道出心声。
忆往昔奋斗岁月,30多年的光阴倏然而过,从昔日懵懂少年到今日中流砥柱,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张启国的工作地点在变、岗位在变、职位在变,但坚韧不拔、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断用“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初心始终没变。
2019年,张启国被安徽局评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局仅有两人获此殊荣。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终点,张启国将继续带领年轻一代上下求索、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助推两淮建设集团高质量发展,让“忠诚·敬业·执着·合作·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精神在创新征程中大放异彩!
图为复工复产施工期间,张启国在项目现场研究解决技术难题
撰稿/周佳 摄影/李娜